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
工業機器人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各個行業。工業機器人在制造業特別是汽車行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毛坯制造(沖壓,壓鑄,鍛造等),機械加工,焊接,熱處理,表面涂層,上下料,組裝,檢測和倉庫的工作中,機器人已經逐漸代替手工操作。在很多行業中的應用表明,其在提高生產自動化、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改善勞動者的勞動環境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地、各階層的普遍重視。新世紀,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速度將會越來越快,應用范圍也會越來越廣。
隨著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和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機器人的范周已經從汽車生產,擴展到了采礦機器人、建筑機器人、電力設備和維修機器人。另外,機器人在國防軍事、醫療衛生、生活服務等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無人機、警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家政服務機器人等。機器人對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動向
1、工業機器人技術動向
近年來,從全球范圍內的機器人產品中,可以看出,其技術正朝著智能化、模塊化、系統化發展,其發展趨勢是:模塊化、可重組化;開放、 PC化、網絡化的控制技術;實現了伺服驅動技術的數字化與分散;應用于多個傳感器的融合技術;優化工作環境、靈活操作、網絡化、智能化。
2、工業機器人工業發展動向
根據 UNECE/IFR的估計,到2007年,全世界新安裝的機器人將會增加7%,而2007年的新安裝機器人將達到8,1800臺。在2003年到2007年,日本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將由2003年的31600臺上升到2007年的41000臺;2003年到2007年,歐洲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達到34000臺,而2003年為27100臺;北美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在2003-2007年以5.8%的速度增長,到了2007年,將達到16000臺。
淺談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模式
縱觀全球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歷程,可以總結出日本、歐洲、美國三種發展模式:
1、日本模式
這一模式的特征是:各部門分工負責,按階段進行。這就是機器人制造商的首要任務是研發新的機器人,大量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然后再由其附屬機構或社會工程公司來設計、制造各種工業所需的整套機械設備,并進行交鑰匙工程;
2、歐洲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征是:一攬子的全過程。也就是說,機器人的生產以及使用者所需的系統的設計與制造,都是由廠商自行完成;
3、美國模式
該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將采購和成套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美國,一般的工業機器人是不會制造的,當公司需要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然后自己設計和制造配套的外設。
二十多年來,我國已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進行了大量的工業機器人研究。但因為沒有與企業的有機結合,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足夠的產品和規模。目前,我國除了中日兩國一家以裝配為主的合資企業之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機器人還處于大學或科研機構的零星生產階段,尚未形成規模。近十年來,由于進口機器人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國內的工業機器人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尤其是國產的普通工業機器人在價格上難以與之抗衡。尤其是在我國的機器人研發起步階段,并未與相關的相關產業同步發展,以致于國內廠商在制造機器人時,都要依靠相關的進口配件,從而降低了國產機器人的市場競爭力。
中國機器人工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方向,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2003年12月由中國工程院發布的《我國制造業焊接生產現狀與發展戰略研究總結報告》提出,在具備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我國應該采取“美國模式”,并逐步走向“日本模式”。
中國機器人發展前景
中國是世界上最急需的,也是最不需要機器人的國家。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豐富的勞動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雇傭一個又昂貴又笨拙的機器人比雇傭一個人要便宜得多,但是我們國家要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就必須要用最小的資源去創造更多的東西,我們的公司要用更高的科技來提高生產的效率,這就要求大量的機器人,因為人類沒有機器人那么精準,那么高效,不知疲憊。也許有人失去了工作,但是更多的工作被創造出來,以及更多的社會收益。我認為,未來機器人行業會像汽車那樣,成為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
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和難點
作為高科技產業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機器人工業的發展才剛剛開始,盡管已經有了一些成果,但是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與缺陷,需要各方的關注與支持。
想要加快高科技產業化進程,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我們要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組織人力資源進行全面的調研,并在這方面制訂可行的政策,以推廣和應用機器人,推動機器人的研發。如在稅收、投資、貸款等方面給予機器人行業的支持。日本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并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企業使用機器人的措施,為日本的機器人開發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另外,對于機械師,我們可以提供一定的財政補助,以鼓勵他們購買。在我國,要實現機器人的產業化,就需要依靠市場。機器人是一種高科技產品,其發展與社會生產和經濟狀況密切相關。